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机械保养 >> 机械保养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上云,对汽车产业意味着什么

来源:机械保养 时间:2023/3/13
手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7526.html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年8月19日,特斯拉在其AIDay正式发布云端超算Dojo,超过万辆的特斯拉汽车收集到的数据将被源源不断送到Dojo,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优化,以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能力覆盖到越来越多的场景。

Dojo超算,是特斯拉实现自动驾驶的一块重要拼图。

在那之后,一位新势力车企的研发负责人盘算了一下研发开销,由于万像素摄像头的加入,以及销量持续上涨带来的数据规模暴增,到年,这家企业每个季度仅自动驾驶就要烧掉20亿元的云服务费用。

这一幕场景似曾相识,互联网巨头们在早期业务迅速膨胀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甜蜜烦恼。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验证了云服务的巨大价值,你在手机上每一次操作,背后都与云端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陆奇在总结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的主线时称之为“移动+云”的时代。

年开始,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潮水在退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见顶,同时另一个产业正在吸引着全部的目光,大步挺进数字产业的舞台中心。

能源转型、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再加上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些增长引擎一股脑地聚集在汽车和汽车产业,汽车行业成为下一座等待被挖掘的金矿。

汽车和汽车产业正在被数据淹没,如何挖掘数据并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成为摆在汽车产业面前的课题。显然,这对于习惯了和生产制造、机械打交道的汽车产业来说是陌生的,尤其是传统汽车厂商。

汽车产业需要借助一份力量,通过这份力量车企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现阶段,华为云正在扮演这个角色,作为全球五朵云中唯一出身制造业的云服务厂商,华为云已经成为车企上云的主要选择。在中国TOP30的车企中,有80%使用了华为云的服务。

云服务,让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变得唾手可得,正在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有一句贴切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现下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向云转型,就像电力系统被发明出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让工具都接上电,之后是生产力的大爆炸。”

汽车企业不同于云原生的互联网企业,从产品到组织、流程都不是长在云上的。

云对汽车产业来说似乎不是必需品,它能为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呢?

从产品层面来看,智能电动汽车和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没有云就没有智能汽车。

以自动驾驶为例,一台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天跑8个小时产生的数据量大概在8-32TB,这意味着仅在研发阶段的自动驾驶就需要预留PB(1PB=TB)、10PB级别的数据存储空间。

这还仅仅只是Robotaxi测试车,目前最大的无人驾驶公司Waymo只拥有不超过0辆的测试车,如果扩展到量产自动驾驶领域,不考虑单车回传数据量差异的话,仅特斯拉一家的车队规模就已经是Waymo的0倍级别,并且智能电动车的保有量还在快速增长中。

不仅是数据存储,自动驾驶的标注、训练还需要算力的支撑,仅特斯拉一家就标注了60亿个物体,这背后是数千张GPU;而特斯拉用个英伟达AGPU打造的Dojo原型机,造价则在亿美元级别。

在智能座舱层面,用户产生的车联网数据在被采集之后,将被用于产品迭代以及用户服务,据普华永道统计,单台汽车每年车联网回传的数据有G-G规模,万台的网联汽车将会面临PB以上的数据存储规模,如果采用传统存储方式,仅机房建设投入就要在10亿人民币以上。

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十几亿汽车保有量中的一半替换为智能网联汽车,仅车联网的数据每年就将达到ZB(1ZB=EB,1EB=PB)级别,这还不包括自动驾驶产生的数据,而据IDC报告,年全球数据总量约为64ZB的数据,汽车的数据生产能力可见一斑。

随着车上传感器越来越多,智能电动车将成为重要的数据生产单元,海量的数据需要被储存、计算、传输,云将是重要一环。

在特斯拉入局超算之后,某自动驾驶公司CEO判断未来的车企也将同时是云计算企业。

这几年传统车企纷纷成立自己的软件部门,布局相关的软件平台业务,例如大众就成立了软件部门CARIAD,CARIAD其中的一项计划是到年,将全球万辆汽车接入到大众汽车云(VWAutomotiveCloud)中。

那站在汽车产品背后的汽车厂商和汽车行业呢?其组织和流程(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有必要上云吗?上云又有什么好处呢?

研发

在整车研发阶段,需要碰撞仿真、流体仿真、NVH仿真等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这些仿真软件需要高性能计算的支持,原来车企会自己部署工作站、建高性能计算集群(HPC)来解决仿真的问题,但如果投入少,会导致计算精度不够、计算时间过长,导致仿真的价值有限;但如果大规模投入,由于HPC技术复杂、涉及面广、选型困难等问题,车企有太多的坑要填。

如果采用云计算,不仅可以突破固定算力的限制,还能应用到最新的技术,并且可以实现按需采购,开箱即用。例如一汽就将自有的1万多块CPU等处理核心与华为的云计算资源进行了统一调度,使得一汽在车型研发的仿真计算环节,效率提升了一倍左右。

同时,缩短研发周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燃油车的研发周期之前是在36个月,但新能源车的研发周期明显变短了,迭代速度更快,竞争更激烈,快速出车正在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而华为在服务化IT平台HIS(HuaweiITService)上的积累则可以给车企提供这方面的参考。

生产

数字化工厂,是传统车企在数字化方面发力最多的地方之一,主要的原因在于之前工厂的数字化程度低,或者四大车间之间的数据不流通,导致整体的生产数据和局部的产线情况也不能有效把控和优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采集和监控节点被建立起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质检、预测,可以推动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的提升,通过数据智能提升生产力不再是一句空话。

实现单厂智能还不够,传统车企的工厂分散,跨地域难以协同,这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华为云和一汽大众的合作中,华为云通过一朵云连接了一汽大众的五地六厂,实现了多业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协同。

营销、运营

随着特斯拉率先打破传统汽车销售模式,采取直营和线上购车的方式,新兴车企们也跟进了这一方式,产品力的优势以及销售服务模式的改变提升了老车主的满意度,老车主们非常热情地向周围亲朋好友推荐这些车,新势力们的NPS(净推荐值)都非常高。

但传统主机厂们目前与用户沟通还主要依赖经销商,主要的用户触点也在线下,其已经运行多年的营销系统也是饱受诟病,组织权限混乱、各业务模块的功能不通、线上营销和线下割裂,造成了各种低效的问题。

这就使得传统车厂当下的目标是,需要先优化流程、改善自身。

例如华为云为一汽大众优化的BI平台,改变了传统数据入湖方式,将业务报表系统维护的链路从3万条降低至65条,同时还是实现了10亿级数据无一条丢失,直接将一汽大众的销售报表数据的可查看时间从1天缩减至10分钟。

另外,传统的4S店除了卖车,还有维修保养的业务,但修车师傅的水平参差不齐,一旦遇到问题通过人工翻阅维修手册或求助厂家等方法来解决,导致人工效率低、用户不满意等问题。

尽管经过了日积月累,4S店掌握了维修记录、维修手册、指导视频等资料,但这些信息之间是割裂的,没有被有效整合,华为云的方式是通过软件和大数据技术来梳理这些信息,具体方式是先和维修专家、知识图谱专家协同,对知识进行抽象建模,然后通过对数据的抽取、映射、融合与消歧等步骤,形成车辆的维修知识图谱,进而通过App来为修车师傅们打造趁手的工具。

总结下,产品层面,智能电动车浪潮使得汽车不得不上云;流程层面,上云可以为企业降本增效。

云服务厂商有三种模式,即我们常听到的IaaS、Paas、SaaS。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IaaS厂商,提供最底层的硬件资源,包括计算(CPU、GPU)、存储(硬盘)、网络(网卡)等;PaaS则将更进一步集成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平台服务;SaaS厂商,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

年,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谷歌云、华为云是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的前五名,也被称为全球五朵云,这些厂商专注于基础设施市场IaaS,为合作伙伴(PaaS/SaaS/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云技术架构。

年华为云全球份额占比4.2%,首次跻身(IaaS)全球前5,中国市场第二,也是同期增速最快的全球一线云厂商。

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中,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位列前三名,大幅领先于其他厂商。

年3月华为正式将云业务独立成BU,在主流厂商中入局稍晚,但同时又是增长最快的。

在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华为云表示将开放华为在ICT领域的能力与经验,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华为云是华为体系化对外输出自身能力的一个载体。

对于正在进行剧烈数字化转型的汽车行业来说,也确实需要一个与现阶段相匹配的使能者。华为云的以下优势,决定了它与汽车产业的贴合将非常紧密。

理解制造业、汽车、终端产业

华为制造出身,对从生产制造到销售各环节的理解深刻,并且近30年华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包括长城、理想、地平线等汽车产业新老公司都在向华为学习IPD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变革。

对于汽车产业,华为于年成立的车BU正在向汽车产业渗透,车BU围绕智能汽车数字架构iDVP、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智能座舱OS三个方向打造“平台+生态”的模式。随着车BU对产业链的不断深入,华为对汽车产业的理解也将进一步加深。

随着智能汽车正在成为新一代的智能终端,华为以往运营手机终端用户的经验,也将在汽车行业发挥作用。

华为云是所有云服务厂商中最了解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的,这也使得华为云可以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生态

华为在进入一个大市场的时候,向来都有做“平台+生态”的愿景,云服务恰好也是这样的一个市场,公有云厂商一方面需要大力投入做底层IaaS平台,另一方面还要与SaaS垂直领域企业广泛结盟。

目前,华为云的生态伙伴超过2万,云市场上架第三方应用数量超过4个。年4月,华为云推出沃土云创计划,投入1亿美元用于丰富生态。

在汽车云领域,华为的生态伙伴主要集中在咨询、物流管理、出行(含车联网)、研发(CAX、PLM、ADAS)、生产(工业互联网、MES)、营销等6个领域。

除了第三方的开发者,华为云正着力打造的“云云协同”体现为一切即服务,协同华为流程IT、华为终端、华为车BU的能力服务车企。

华为的终端云有5亿多的月活跃用户,拥有鸿蒙OS应用生态,以及超过万的开发者,可以对外提供支付、广告、浏览器、地图、搜索五大根服务。在车端,已经有款车在用华为HiCar投屏。

华为车BU下属的车云部门,拥有“八爪鱼”自动驾驶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三电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V2X云服务等板块,几乎囊括了汽车产品数字化的所有模块。

华为云将统筹华为流程IT、华为终端、华为车BU的能力,对外提供6大服务项目,包括数字化转型咨询、数字化研发(仿真设计、自动驾驶)、数字化生产、供应链、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出行(车联网、地图导航、内容生态)、云原生基础平台。

全球化能力

中国的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在出海方面有着极大的热情,华为在全球的布局以及全球化经验,可以帮助出海车企快速布局、少走弯路。

例如中国车企出海,车联网服务要满足当地国家的数据合规要求,非授权的个人隐私数据是不能做跨境迁移的,华为在全球个国家有法律法规遵从经验,可以避免一些坑。

华为可以向出海企业提供海外车联网数据中心、海外地图、海外SIM、影音娱乐等服务。

以长城和华为的合作为例,长城汽车给自己的定位是全球化车企,出海是其重要战略之一,年8月,长城与华为基于全球化合作达成战略合作。

在双方的合作中,华为为长城建立研发测试平台、海外测试平台,提供全球统一的体验;华为的全球化生态还可以帮助长城构建车联网生态体系;另外,双方还构建了联合律师团队、联合项目团队,华为将帮助长城实现自身出海能力的成长。

尾声

IDC数据显示,年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为.8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的比例仅为6.5%,仅为同期美国市场的1/10。

这显然和中国的市场规模不相符合,这意味着中国的云服务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一代科技母生态的智能电动车产业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这次浪潮将不仅带来自动驾驶、AR/VR等革命性技术,也将极大加速中国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这是华为云的机会,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

建约车评只做有价值的汽车科技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