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
各相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民和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为安全管理人员。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任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主任。
望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和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我县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附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单位名称:
年月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严格执行《特科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2、督促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及操作人员落实有关安全规定,按期对设备进行申报检验及维护保养,特种设备相关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组织和指导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活动,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
4、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没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5、组织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6、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市场监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告知书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良好的社会氛围。现将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告知如下,请自觉遵守:
一、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二、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负责人,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保证在用设备依法登记、定期检验合格。
三、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对设备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进行维护保养及调试,确保其灵敏、可靠。
四、特种设备作业入员须取得国家统一制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并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其持证上岗、按规作业,正确履行职责。
五、制定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措施,定期进行演练并做好记录。
六、严禁使用超期未经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
七、严禁无证人员操作设备。
八、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觉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指导,按要求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特此告知,请予遵守。
告知单位:天祝县市场监管局
年月日
被告知单位(公章):
年月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本企业特种设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本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协同各部门,统一管理全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一、关于安全生产责任的规定
(一)概述
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企业分管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特种设备有关记录负责。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运行安全负责。
6、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负责。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总经理)
1、遵守并督促检查企业各部门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以及上级关于职业安全健康指示的执行情况及员工安全学习培训工作。
2、组织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3、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堆积。
4、保证一定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6、及时、如实报告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
7、督促检查企业各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8、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9、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
10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按“四不放过”原则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三)企业分管负责人职责(副总经理)
1、负责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督促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有关制度。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员工安全教育与考核。
5、组织制定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处理事故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工程部或其它部门)
1、负责监督和协调企业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工作。
3、负责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
4、负责组织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有关手续及定期检验工作。
5、负责监督检查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执行情况。
6、负责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7、负责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8、负责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9、配合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工程部或其它部门经理)
1、制定和监督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检查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等情况。
3、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4、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5、负责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有关手续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7、制定并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8、配合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9、做好汽车罐车管理工作,落实车辆保养、定期检验申请等工作。
(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锅炉、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压力容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1、严格遵守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特种设备法规、规程。执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认真操作。
2、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3、掌握特种设备的运行参数,正确操作设备,认真填写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
4、定期检查特种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向领报告。
5、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查明和判断故障的性质、原因,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6、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时,在交接班部中详细记录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
7、负责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做好相关记录。
8、参加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
(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行政部或其它部门)
1、负责本企业特种设备有关文件管理工作。
2、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保证资料不丢失,及时整理、更新档案。
4、配合监督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的检查,能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以便检查。
(八)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人力资源部或其它部门)
1、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安全岗位培训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3、根据职业禁忌症的规定,招用新特种设备操作工时,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做好监督新员工就业前健康检查工作,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能力。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正式上岗。
4、把员工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作为考核员工业绩的内容之一。
5、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本企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特种设备相关方法,应急救援等。
二、关于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定
(一)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并保证作业人员证书在有效期内。
(三)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及使用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配合。
(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
(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
(六)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八)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
1、新设备投产前,由主管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九)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十)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教育档案,由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人事部负责保存。每年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三、关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的规定
(一)为规范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四)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其中电梯应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五)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车间周检、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六)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七)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八)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九)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十)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十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十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四、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规定
(一)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人人重视安全,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由总经理每月主持召开一次,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也可以结合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一起进行。
(三)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设备、维修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均应参加,并由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考勤,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提前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请假,并另派人员参加。
(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内容:
1、传达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等;传达企业领导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
2、通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种设备事故情况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3、了解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和研讨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
4、总结各部门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
5、布置下阶段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6、交流其他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和教训。
7、审定企业职业管理网络,审定企业年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和目标,并通过企业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8、听取特种设备部门执行安全职责的情况汇报。
9、研究、协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0、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11、组织制订、修订特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五、关于特种设备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规定
(一)为有效控制与企业特种设备有关的文件和记录,确保文件和记录规范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文件管理
1、职责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审核特种设备管理自编文件。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文件编制;审核操作规程;获取、辨识、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上级文件。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人事部负责特种设备文件登记工作。
(4)各有关部门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
2、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管理
(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可通过网上下载;书店购买;政府部门或相关方等获取。
(2)对于获取回来的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识别其适用性,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
(3)对于与相关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由企业各相关方的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对其施加影响的方式进行传达,如可以通过签署安全协议、合同、传真等,确保相关方向企业提供的设施、服务、货物等符合这些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要求。
(4)当企业特种设备型号、规格、使用条件、管理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及时识别获取相关最新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负责通知到相关部门。
(5)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⑤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⑥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企业制定的特种设备管理文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写,安全生产责任人审核批准。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设备部门或使用部门负责组织编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文件发放,各相关部门签收领用。
5、特种设备文件由人事部保存于通风防潮、防蛀的适宜地方。
6、文件更改由文件更改申请部门提出申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后执行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收回原文件,再发放修改后的文件,各相关部门签收领用。
7、文件销毁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书面向安全生产责任人申请,经批准后,向有关部门收回,统一销毁。所有作废文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保留原稿一份,并在保存的作废文件原稿加盖“作废留用”章,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其他部门严禁私自保存作废文件,若由于工作需要查阅时可以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借阅。
8、文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外借,若因工作需要,如提供给顾问企业,政府机关或客户等,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请示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后方可外借。
(三)记录管理
1、管理职责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有关部门实施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负责检验、检测企业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的整理、保存。监督有关部门使用、整理、保存企业自行制定的记录。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记录的格式设计;负责本部门制定的记录的整理、保存等。各部门自行编制的记录应交一份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2、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记录,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发放,各相关部门签收领用。
3、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可随意涂改,若因某种原因不需要或没必要填写的项目,用斜杠“/”划去,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必须完整不允许空白。若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始数据或内容,应采用斜杠“/”划去原始数据或内容,在其旁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或内容,同时加盖或签署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各部门自行编制的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更改,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备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记录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更改,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再次发放。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各部门不能更改。
5、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及检验企业的检测报告的保存期限按规定执行;各部门制定的记录,其保存期限由各部门负责人确定,确定时应考虑: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部门的要求;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企业管理上的需要等。
6、记录超过保存期限或其它原因需要销毁时,由制定部门负责人报告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经同意后销毁。政府部门的记录,一般不宜销毁;若需要销毁,应统一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书面向安全生产责任人申请,经批准后,向有关部门收回,统一销毁。
六、关于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规定
(一)总则
1、为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2、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3、全体员工在企业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4、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企业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5、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6、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7、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8、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市各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企业、社区求援。
(二)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和各部门职责
1、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成员:副总经理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领导。
2、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订、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指挥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3)发布和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4)向上级和邻近企业、社区发报事故情况以及发出应急求援请求。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救援工作经验。
3、抢险(救治)人员和部门职责:
(1)总经理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指挥现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同向外部发布事故信息。
(4)消防、保卫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保卫和警戒。
(5)人事部负责组织事故应急用车辆;向外部发布事故信息。
(6)设备部门、维修部门负责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7)设备部门负责房屋等土建设施的应急救援工作。
(8)储运部门负责供应、运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
(9)后勤(医疗)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和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
(10)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人力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1)供应部门负责购买事故应急救援器材。
(12)财务部门负责筹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
(13)各车间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人员对初起事故进行抢救。
4、事故应急救援报告
(1)发生事故,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地点、物质或设备的名称、数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等通知本部门领导。
(2)本部门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根据事故性质报告企业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晚上发生的事故应先通知企业生产调度,再由企业生产调度报告企业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应急救援请求时,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救援人员。
(4)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险情和灾伤事故的严重程度,立即向市有关上级部门、市各应急救援中心报告以及通知附近生产经营企业和社区,拨打“”、“”、“”等电话求援。
(5)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拨打求援电话时,应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救援内容、程度、有害物质性质、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救援的特殊要求等详细报告。
(6)当需要向外求援时,应设人在路口接应和派员疏通抢险、救护车辆进入企业的路段。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学习检查会议规定
(1)事故应急救治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形式可以现场、图纸模拟等。
(2)应制定详细计划,确定演练负责人和各人员的职责、操作内容、时间以及参加人员。
(3)前应知会与演练有关岗位的操作人员。
(4)时各参加人员要各就各位,相互密切配合,认真进行。
(5)过程中,没有参加演练的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设备状况;演练人员在演练中不能有任何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
(6)演练期间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练,待处理好事故后,再继续演练。
(7)全过程要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时间、演练内容、负责人、参加人员、事故类型、演练效果等。
(8)演练后应由演练负责人进行总结和评比。
(9)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属下员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
(10)定: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年检查一次事故应急抢险救治工作情况,检查主要内容:演练情况,培训教育情况和抢险救治设备、设施、药物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
(11)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结合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解决事故应急抢险救治工作的存在问题。
七、关于特种设备事故处理的规定
(一)为有效地做好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事故按设备损坏程度分为爆炸事故,严重损坏事故和一般损坏事故。
1、爆炸事故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或压力试验中,受压部件发生破坏,设备中介质蓄积的能量迅速释放,内压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力以及管道泄漏引发的各类爆炸事故。
2、严重损坏事故是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损坏等导致设备停止运行而必须进行修理的事故。以及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因泄漏而引起的火灾,人员中毒以及压力管道遭到破坏的事故,也属严重损坏事故。
3、一般损坏事故是指锅容管特在使用中轻微损坏而不需要停止运行修理,以及压力管道发生泄漏未引起其他灾害的事故。
(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部门应迅速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企业主管领导报告。如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程序和内容向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等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并在事故现场采取加拦绳,张贴“严禁入内”,“严禁破坏事故现场”标志,设人监督等措施,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属于一般损坏事故发生后,由企业领导、安技、设备部门以及事故有关人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事故伤亡、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原因和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六)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处理。
(七)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还应执行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八)对造成员工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事故的责任人和部门,按责任的大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的规定处理。由人事部门或纪律检查部门实施。
(九)对造成员工重大伤亡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特种设备事故档案资料,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保存。
八、关于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的规定
(一)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二)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按特种设备有关法规、安全监察部门以及检验部门的要求进行,但至少应执行下列规定:
1、锅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验。
2、压力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每三至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3、起重设备: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电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5、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6、其余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按要求时限完成检验。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检验计划,提前一个月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申报检验时间。根据检验企业确定的检验时间,提前告知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五)特种设备检验前,由使用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六)特种设备检验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企业做好检验工作。
(七)特种设备检验后,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特种设备存在问题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将检验报告内指出的存在问题告知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八)特种设备检验时发现的问题,由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实施监督并向监察和检验企业汇报整改情况。
(九)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十)特种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已停用的特种设备,应当到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启用已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还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十一)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主要有: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检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操作人员证件,管理人员证件、设备台账、应急预案及演练。
九、关于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的规定
(一)为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即企业每月检查、车间每周检查和操作人员每天检查。企业每季检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结合月度安全生产检查进行。检查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安技、设备(电气)和使用部门的领导。
(三)检查内容:
1、特种设备法规执行情况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2、重点监控设备落实责任人以及责任人标注情况。
3、特种设备的持证情况和定期检验情况。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4、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5、特种设备维修、使用情况。
6、员工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情况。
7、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情况。
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的建立、登记和保管情况。
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10、上次检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四)检查人员在检查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负责,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五)隐患整改:
1、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事故隐患后,应落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填写《隐患台账》并安排专人负责整改。
2、整改责任人接到《隐患台账》后,应立即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事故隐患的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负责人。因故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将原因、临时措施和整改计划书面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对被检部门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验收。发现没有正当理由而又不能按时整改的,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起重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绿色环保、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员工生命安全,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做到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及时、有效、有序、迅速应对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起重伤害事故应急处理。
二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坚持如下原则:
a)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员工和当地群众生命安全。
b)实行车间、厂、公司“立即报告、三级管理、按级启动、分级负责”。
c)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
d)反应快捷、措施果断。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收到事故报告后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应尽快赶至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有效的现场抢险救援方案,避免不规范、无组织的救援行动引发二次事故,同时指挥果断,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e)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事件的各种因素。
三危险性分析
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作业是指生产中,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设施来完成吊装,其作业属于危险性作业,作业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我公司使用的机械设备是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
常见起重危害包括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碰人、起重设备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常见起重伤害事故原因包括使用应报废的钢丝绳;重物重量不明或超过额定起重量;无人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混乱;作业区内有人逗留;作业场所地面不平整、支撑不稳定、配重不平衡;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有限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设备事故现场救援的指挥、协调工作。
(2)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3)负责组织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设备运行。
(4)负责组织事故鉴定和事故原因分析工作。
(5)负责设备事故的处理。
(6)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联系
3各三级单位按规定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本单位设备主管领导担任。
4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负责本三级单位的起重伤害事故的应急与响应工作;
(2)负责及时与厂应急行动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联系以解决问题,安排事故调查小组赴事故发生地处理问题。
(3)各应急小组在应急指挥领导部的指挥下,承担警戒、抢险、救人、抢救财产、设备和疏散群众任务。
五预防措施
(1)对新入厂员工或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施工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方面交底,告知其作业岗位的危险性、安全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险。
(2)对起重机械(重要零部件、安全控制装置)安排专人管理,定期(每月)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不使用报废及禁止使用的设备。起重机械安装拆除必须由具备安拆资质的队伍进行操作并在安装拆除前告知上级管理部门,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按要求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操作证上岗作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起重吊装方案进行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十不吊”的规定。
(4)吊装前组织有关人员研讨吊装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订有效防范措施。对吊装过程中将要使用的设备、绳索进行全面检查,绝不允许有不合格设备或绳索投入使用。
六应急准备及处置方法
1应急准备
1.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事件报告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a)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请求并迅速传达指令;
b)迅速通知、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和事故发生单位;
c)指令应急小组和相关单位做好应急准备;
1.2内、外联络通讯设备
在紧急状态时,能迅速联络到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单位。如:对讲机、移动电话、传真机等。
1.3交通工具
满足运送救援物资,进行人员救援、疏散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
1.4照明设备
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以满足紧急救援、指挥工作的需要,选择应急照明工具,应考虑其安全性能,如防爆型电筒等。
1.5急救设备
专业救援必用的设备和设施,如:输水装置、应急照明、医用急救箱、千斤顶等。上述物资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定时检查维护。
2应急处置方法
(1)起重伤害事故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并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小组报告接受人为,各单位其他管理人员也都有认真接受报告和向上级反映事故情况的责任。
(2)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下达应急预案启动指令,第一时间向当地救援机构、公安部门求援(如需要),并按事故报告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上级领导、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的指挥和联系通讯不得中断。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准确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派专人对影响区域进行检查,确定抢救方案,指挥分包单位开展抢救,需保证事故现场相对安全和稳定时,抢救队员才可以进入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如事故的影响还在继续或加重,抢救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应通过扩音器指挥被重物压住或被围困的人员保持冷静并积极展开自救,告诉他们已采取的具体救援措施,稳定他们情绪,防止他们慌乱紧张,造成创伤面更大的伤害或引起倒塌坠落物的再次失稳,救护抢险组人员引导他们对流血处做力所能及的止血处理。
抢救时对压住受伤人员的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铁件、附件,由吊车平稳吊离;重量和体积较小的物体,至少由两人轻轻抬离,防止对受伤人员的二次伤害。起重吊装事故的发生后,往往会伴生着其他事故的发生或造成隐患,通常用挖掘机或钢纤等工具清理悬浮不稳的机具和材料,起重吊装事故通常也会影响到装置设备、管道、电缆电线等,必须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性的处理,防止事故后的连锁反映或出现新的意外事故。确认事故隐患被彻底清除后,同时事故原因已调查清楚,相应的证据已获得,才能恢复施工生产。
(4)应急指医院立即取得联系,利用现场救援车辆火医院救治,但对伤势严重者应注意搬运方法,不得由此加重伤者伤情;在急救医疗机构人员赶到前抢险救护组应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救助,根据伤情对伤者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者,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急救医疗机构人员赶到后,现场医疗急救人员要尽量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由医疗救护负责人把伤情、已经采取了的措施向医生做简短而明了的介绍,以便医生能尽快了解情况,快速而有效地做出急救决策。
现场紧急救治时,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者神志清醒,只有简单砸伤或少量出血的外伤时,医疗救护人员应对伤者进行消毒、止血、包扎后,送回住地休息。
如伤者神志清醒,砸伤面较大、流血较多、能走动时,医疗救护人员进行止血、包扎后将伤者送上救护车,由医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如伤者神志清醒,手臂或小腿发生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再用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医院救治;固定时操作者动作要轻快,最好不要随意移动伤肢或翻动伤者,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如断骨伸出伤口外,不要把刺出的断骨送回伤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和神经,加重伤情;抬运伤员上车时操作者要轻、稳、快,避免震荡或碰到负伤部位。
如伤者神志清醒,有颅脑内出血时,应医院进行抢救;如发现有断手或断肢要立即拾起,用干净的手绢、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没有裂缝的塑料袋或胶皮带内,不要在断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避免组织细胞变质;扎紧袋口(在夏季应在口袋周围放冰块雪糕等降温)后,医生将伤员抬上救护车后,随医院进行断手或断肢再植和抢救。
如伤者神志清醒,发现严重眼伤时,可让伤者仰躺,用枕头支撑其头部,使其保持静止不动,立即医院。
如伤者神志清醒,发现铁件或钢筋从身体穿破时,不得将铁件或钢筋从伤者身体内拔出,必须立即将伤者抬上救护车,医院抢救,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伤者的二次伤害。
如伤者处于昏迷状态,有可能发生颈椎、胸椎、腰椎骨折时,抢救人员不能翻动伤员,4人将昏迷伤员用手抬到木板上,抬运时,抢救者必须有一人双手托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避免把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造成下肢永久性瘫痪的严重后果;并用木板将伤者医院抢救。
(5)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做好应急状态下工地所有设施和物资的安全,支援和保障现场抢救组的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并检查事故现场有无其它安全隐患,若有,立即组织周围人员疏散,随后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情况。
(6)起重吊装事故应急措施终止令由应急处理小组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及时恢复施工生产。
七、事故处理与调查
1、发生重大以上(含重大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由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设备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讯问有关当事人,从技术、管理方面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交事故原因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
2、发生重大以下特种设备事故由二级单位负责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上报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核准。
3、二级单位负责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局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监督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执行情况,并根据特种设备管理有关规定对事故单位进行考核兑现。
4、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救援小组要认真核对参加应急的人数,清点各种应急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卫生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整理好应急记录、图纸等资料、核算应急发生的费用,并及时组织参加应急的部门与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应急总结报告,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相关部门。
八演练
各起重设备使用单位应依据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
演练重点:
一是在事故期间报警通讯系统能否运作畅通;
二是人员能否以最快速度撤离危险区;
三是应急救援队伍与救援装备、物质能否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
四是能否有效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
演练可采取全部演练与部分演练等形式。
九附表
附表1 报警联系电话一览表
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一、总则
根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适应特种设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高应对突发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制定年度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传,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集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际,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重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应。
四、应急演练要求
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总体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
4、演练结束后,应针对本次演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确认评估报告内容,填写《特种设备年度应急演练记录》。
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单位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五、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安排
应急演练计划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的
1、评估企业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
2、评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改善应急救援中的协调问题;
3、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调整演练难度,进一步培训和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二、演练适用范围、总体思想和原则
本方案针对动用企业内部应急资源进行全面演练进行情景设计,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演练策划,遵守保护生命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绿色环保、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救护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三、演练策划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承担的任务主要包括: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单位;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与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确定演练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置方案,审定演练准备工作计划和调整计划;检查和指导演练准备与实施,解决演练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协调各类演练参与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演练总结与追踪。
四、应急演练参与人员
按照应急演练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将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分为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五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佩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和胸卡)。
1、演习人员按企业应急预案规定参加演练的人员及单位:厂领导、助理及事故设定岗位及所在车间、生产部、财物部、技术部、质检部、钢结构车间、综合处等其承担的任务主要包括: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公众安全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与其他应急响应人员协同应对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按演练程序进行演练。
2、控制组
组长:
成员:
其承担的任务包括:确保应急演练目标得到充分演示;确保演练活动对于演习人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保证演习进度、解答演习人员疑问和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演练过程的安全。
3、评价组
组长:
成员:
其承担的任务:观察演练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在不干扰演练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4、模拟人员场外应急组织模拟人员:模拟伤员:模拟应急响应效果人员:拟被撤离和疏散人员:
五、应急演练时间:
六、应急演练目标、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
1、应急动员
展示通知应急组织,动员应急响应人员的能力责任方采取系列举措,向应急响应人员发出警报,通知或动员有关应急响应人员各就各位;及时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和其他应急支持设施,使相关应急设施从正常运转状态进入紧急运转状态
2、指挥和控制
展示指挥、协调和控制应急响应活动的能力责任方具备应急过程中控制所有响应行动的能力。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和应急组织、行动小组负责人都应按应急预案要求,建立事故指挥体系,展示指挥和控制应急响应行动的能力
3、事态评估
展示获取事故信息,识别事故原因和致害物,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及其潜在危险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应具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收集、获取事故信息,评估、调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场危险性以及危险品泄漏等有关情况的能力;具备根据所获信息,判断事故影响范围,以及对公众和环境的中长期危害的能力;具备确定进一步调查所需资源的能力;具备及时通知场外应急组织的能力
4、资源管理
展示动员和管理应急响应行动所需资源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具备根据事故评估结果,识别应急资源需求的能力,以及动员和整合内外部应急资源的能力
5、通讯
展示与所有应急响应地点、应急组织和应急响应人员有效通讯交流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建立可靠的主通讯系统和备用通讯系统,以使与有关岗位的关键人员保持联系
6、应急设施
展示应急设施、装备及其他应急支持资料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足够应急设施,且应急设施内装备和应急支持资料的准备与管理状况能满足支持应急响应活动的需要
7、应急响应人员安全
展示监测、控制应急响应人员面临的危险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具备保护应急响应人员安全和健康的能力,主要强调应急区域划分、个体保护装备配备、事态评估机制与通讯活动的管理
8、警戒与治安
展示维护警戒区域秩序,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疏散区和安置区交通出入口的组织能力和资源要求责任方具备维护治安、管制疏散区域交通道口的能力,强调交通控制点设置、执勤人员配备和路障清理等活动的管理
9、紧急医疗服务
展示有关现场急救处置、转运伤员的工作程序,交通工具、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将伤病人员运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为伤病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10、消防与抢险
展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及时扑灭火源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具备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组织扑灭火源,有效控制事故的能力
11、撤离与疏散
展示撤离、疏散程序以及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安排疏散路线、交通工具、目的地的能力以及对疏散人员交通控制、引导、自身防护措施、治安、避免恐慌情绪的能力并对人群疏散进行跟踪、记录为了达到确定演练是否达到目标要求,检验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的目的,在演练覆盖区域的关键地点和各参演应急组织的关键岗位上,派驻公正的评价人员,全面、正确地评价演练效果。评价人员的作用主要是观察演练的进程,记录演习人员采取的每一项关键行动及其实施时间,访谈演习人员,要求参演应急组织提供文字材料,评价参演应急组织和演习人员的表现并反馈演习发现。按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将演习发现划分为3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七、演练现场规则
为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应急演练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演习过程中所有消息或沟通必须以“这是一次演习”作为开头或结束语,事先不通知开始日期的演习必须有足够的安全监督措施,以便保证演习人员和可能受其影响的人员都知道这是一次模拟紧急事件;
2、参与演习的所有人员不得采取降低保证本人或公众安全条件的行动,不得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不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也不使他人遭受危险;
3、演习过程中不得把假想事故、情景事件或模拟条件错当成真的,特别是在可能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习真实程度的地方,如虚构伤亡事故和灭火地段等,当计划这种模拟行动时,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
4、演习不应要求承受极端的气候条件或污染水平,不应为了演习需要的技巧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
5、参演的应急响应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习人员在演习事件促使其做出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6、除演习方案或情景设计中列出的可模拟行动及控制人员的指令外,演习人员应将演习事件或信息当作真实事件或信息做出响应,应将模拟的危险条件当作真实情况采取应急行动;
7、所有演习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服从执法人员的指令;
8、控制人员应仅向演习人员提供与其所承担功能有关并由其负责发布的信息,演习人员必须通过现有紧急信息获取渠道了解必要的信息,演习过程中传递的所有信息都必须具有明显标志;
9、演习过程中不应妨碍发现真正的紧急情况,应同时制订发现真正紧急事件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习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响应人员从演习到真正应急的转变;
10、演习人员没有启动演习方案中的关键行动时,控制人员可发布控制消息,指导演习人员采取相应行动,也可提供现场培训活动,帮助演习人员完成关键行动。
八、应急演练前的准备
1、演练前1-2天,通知全厂职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策划组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熟悉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和评价标准;
3、培训所有参演人员,熟悉并遵守演练现场规则;
4、采购部门准备好模拟演练响应效果的物品和器材;
5、演练前,策划人员将通讯录发放给控制人员和评价人员;
6、评价组准备好摄像器材,以便进行拍摄图片及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
九、应急演练事故情景说明年月日时发生事故:
十、应急演练总结与追踪
在演练结束一周内,策划组根据评价人员演练在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以及演习人员和总结会中获得的信息编写演练总结报告。策划组应对演练发现进行充分研究,确定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纠正方法、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演练中的不足项和整改项的纠正过程实施追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
1、演习人员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
2、控制人员指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演习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的人员。
3、模拟人员指在演习过程中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紧急情况下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的人员。
4、评价人员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5、观摩人员指来自相关单位或邻近社区,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6、应急演练目标指检查演练效果,评价应急组织、人员应急准备状态和能力的指标。
7、通讯录指根据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制定的记录关键演习人员通信联络方式及其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文件
8、演练现场规则指为确保演练安全而制定的,对有关演练和演练控制、参与人员职责、实际紧急事件、法规符合性、演练结束程序等事项的规定或要求。
9、演习评价指观察和记录演习活动、比较演习人员表现与演习目标要求,并提出演习发现的过程。
10、演习发现指通过评价过程,发现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执行程序或应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11、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最有可能导致不足项的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包括:职责分配、应急资源、警报、通报方法与程序、通讯、事态评估、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保护措施、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服务等。
12、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
13、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还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特种设备年度应急演练记录
记录人:评审人:
记录时间:评审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