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力量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环境灾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企业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一)本应急预案的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发生以下情况时,该预案自然启动。
具体包括:
1、运行操作不当引起的污染物超标排放;
2、停电事故造成的污水不能正常处理的情况;
3、污水处理设备损坏引起的污水不能正常处理而引起的污染物超标排放;
4、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二、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为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成立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二)职责
1、公司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应急指挥部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的有关方针、政策,并负有以下职责:
(1)组织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3)负责应急防范设施(设备)(如应急池、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一旦发生污染物泄漏或污染事故,立即查明原因,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5)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和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和更新。
(7)负责保护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和相关数据。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件相关工作。
(10)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和应急物资的配置。
(11)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2)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3)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的特性、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资料。
(14)应急指挥部下设治安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抢险组、通讯联络组、物资供应组、专家技术组。当发生环境事故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各小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各应急小组职责
(1)应急抢险组职责
组织人员按照指挥长、副指挥长的部署实施抢险救援活动。向应急指挥部提出现场人员撤离方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组职责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接收伤者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医院抢救;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3)安警戒组职责
①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警戒线,负责事故现场的隔离安全保卫;
②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畅通,负责道路障碍的清除及方向标识的布置;
③负责指挥和安排将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
④负责通知并组织周围居民、群众撤离危险地界。
(4)物资供应组职责
①负责拟定事故应急救援物资采购计划,检查核对应急物资库存,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②负责联络调配应急物资运输车辆调配。
③负责应急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督促整改,确保应急设施、设备保持正常。
④负责组织事故中受损电力抢修、临时电源安装,发布事故中的停送电指令。
(5)通讯联络组职责
①保障通讯正常畅通,负责通讯设施的维护与抢修。
②根据指挥部命令,迅速及时联络外部救援力量及信息发布。公司设立应急办公室(设在运营管理部)负责公司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值班工作,接受应急事故的报告,跟踪事故发展动态;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按照应急指挥部指令,及时通知公司本部职能部门、下属单位和专家组;负责新闻发布和上报材料的审定工作;按照公司应急指挥部指令统一对外联系;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录音和现场应急处置总结的审核、归档工作;接受群体性上访人员举报,参与现场接待、政策解释和疏导工作。应急办公室主任由运营发展部经理担任,根据各部门工作人员情况,制定值班表,保证应急办公室24h有值班人员接应。
(6)专家技术组
专家技术组在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①为现场应急工作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②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③负责公司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处理原则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处理原则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响应程序,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原则。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参与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全员预警、全员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
2、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切实履行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能,把保障员工的健康与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破坏,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储备,切实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和科学指挥能力。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接受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以公司、各部门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职能部门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各级应急队伍的作用,依靠员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公司和周围居民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四、应急措施
(一)停电造成公司无法正常运行应急措施
1、计划停电事故应急措施
得知停电计划后,班组负责人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汇报,指挥长或副指挥长通知通讯联络组进行电力协调,同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汇报。
2、临时停电事故应急措施
当现场人员发现电力故障造成停电,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长或副指挥长立即调集应急小组开展行动。通讯联络组应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停电情况。
1)抢险组到达现场后,配合当班操作人员启动备用电源,维持设施正常运行。
2)抢险组应配合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
3)环境监测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监测污水厂出水水质情况,并详细记录好监测数据,以备应急指挥部参考。
4事故排除后,环境监测人员持续监测出水环境状况,机械设备抢修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确保环境与设备全部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
当现场人员发现设备故障而无备用设备或备用设备无法启用等情况时,及时报告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长或副指挥长立即调集应急小组开展行动。通讯联络组应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设备故障情况。
1、抢险组积极组织力量维修,同时尽量利用并联的处理系统进行正常的处理。
2、境监测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监测污水厂出水水质情况,并监测下游河流控制断面水质,并详细记录好监测数据,以备指挥部参考。
3、事故排除后,环境监测人员持续监测出水环境状况,机械设备抢修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确保环境与设备全部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三)进水水质超标应急措施
1、进水水质超标或异常的应急措施
本公司收纳的污水主要是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如果排入的工业废水没有经预处理或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时,导致污水厂进水水质超标或水质异常,最终导致出水不达标。
(1)当有关人员发现进水水质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接到应急办公室报告后,通知应急小组就位。抢险组应在运营主管协助下到进水口和工艺处理环节仔细观察,分析原由,并向指挥部报告。若确实进水水质异常,对工艺设备产生影响或出水水质产生影响,抢险组应在运营主管指导下,配合操作管理人员根据现有工艺设备,组织各工段对工艺设备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处理系统能对污水进行处理。
(2)如果进水水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污泥系统造成威胁时,通讯联络组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详细情况,并在得到环保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停止进水。
(3)抢险组应向环保部门请求援助,并要求监测人员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化验,同时可以考虑抽出构筑物内的废水,避免废水对污泥造成更大的危害。
(4)抢险组协助环保部门对来水进行排查,如污泥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应及时更换污泥,待对有有毒有害废水实施截堵以后,及时恢复处理设施,培养驯化污泥,确保后续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进水水量超过设计负荷的应急措施
(1)当有关人员发现进水水量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接到应急办公室报告后,应通知抢险小组就位。抢险组应在运营主管协助下到进水口和工艺处理环节仔细观察,分析原由,并向指挥部报告。通讯联络组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情况。
(2)抢险组和运营主管在无法自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应向处理厂设计单位或技术保障专家寻求技术支持。
(3)监测人员对进水水质及时开展监测分析,并详细记录,以供设计单位和专家组参考。
(4)通过水质分析数据,在设计单位或专家组的指导下,根据处理设施情况,尽最大可能性处理足够的污水量,避免大量污水未经处理进入水体,同时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