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实习生金萍通讯员李娟
“新钥匙拿到手里了,以后天冷、下雨都不怕了!”8月29日,卫辉市顿坊店乡前稻香村村民田更武,握着新房子的钥匙,眼中含着激动的热泪,尽管近日来秋意来袭,可这心里头总觉着“暖暖的”。
当天,卫辉市比干新村一片区、上乐新村、城投龙安城等3个蓄滞洪区集中迁建项目,顺利实现同步交房。至此,卫辉市蓄滞洪区集中迁建项目全面完工,灾区群众得以喜迁新居,大步迈入灾后新生活。
“在去年的洪水中,我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被冲毁了,墙面裂缝都有5厘米,被评为D级危房。”今年75岁的田更武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自己家中共6口人,面对受损的房屋,全家人都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
“幸好有政府和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了衣服、被子、床和食物,更没想到的是,连住房问题都帮我们提前规划了。”田更武说,自己选购的安置房在比干新区一片区,共平米,三室两厅两卫,上下楼均有电梯。“虽然经历了家园被淹、房屋损毁的悲痛,但看到政府为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房子,我相信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一年来,卫辉市凝心聚力,把住房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用灾后重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卫辉。
“灾害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谋划建设比干新村、河东新村、上乐新村、城投龙安城等四个蓄滞洪区集中迁建安置区,确保人民群众住房安全。”据卫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清洲介绍,目前,除了已于6月21日交房的比干新村二片区与村民自建的河东新村外,比干新村一片区、上乐新村,河东新村,城投龙安城均于8月29日同步交房,标志着卫辉蓄滞洪区集中迁建项目全面完工,千余户蓄滞洪区受灾群众即将搬入新居。
“我家在比干新村二片区,6月21日就交房了。如今家里的地板砖已经贴好,预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入住。”卫辉市黄土岗村村民孙贵说,自己是做装修工作的,自家新房的装修他一手承包,也成了周边村民的装修“指南”。“政府的迁建项目进展迅速,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找上门,我的‘生意’也很是红火!”
据了解,卫辉市蓄滞洪区迁建项目自去年10月18日开工,用时不到一年,就圆满实现了交房目标。如何做到这么快?
“项目开工以来,我们严把规划关、进度关、质量关、配套关,全力推进迁建项目建设。”王清洲说,针对项目选址和户型,该市在群众投票结果的基础上,由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符合群众意愿;建立合力建设新卫辉工作机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周日听取情况汇报。
“建设初期地下水位居高不下,耽误了工期。我们通过增加人员、机械、作业时常,轮班施工等方式追赶工期。”据王清州介绍,该市坚持大干天,成立工程施工突击队,昼夜不停,连续作战,确保不让群众多等一天。
同时,聘请高水平监理公司,现场全过程质量监控;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确保原材料过硬;施工企业成立质量把控、安全把控小组,实现施工零安全事故、零质量事故。自来水、电力等单位将迁建项目列入重点工程,及时将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全面接通,满足入住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比干完全小学与比干新村一墙之隔,周边还有幼儿园、养老院、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医院、公交站等配套设施,生活方便。”卫辉市顿坊店乡黄土岗村马卫华说,安置房周围交通便利,自己还能在周边的工厂打工,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灾后重建以来,卫辉市落地个省规划内灾后重建项目,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卫辉市委书记聂长明说,该市将以此次交房活动为契机,扎实做好“送一程”工作,把蓄滞洪区迁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让群众发展有基础、生活有保障、致富有门路。
交房不等于“交责任”,服务群众永远没有“休止符”。据新乡市委副书记于燕介绍,现阶段,该市正处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期、运用各项政策支持的窗口期、城市建设发展的提升期。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新一体化、“中原农谷”建设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叠加实施,为该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于燕强调,卫辉市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拼抢意识、创新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实现大的转变、质的提升、新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