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却陌生的后市场,为何可望而不可及?
工程机械设备销售之后,设备的保养、维修、大修及再制造会产生很多零配件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衍生出二手设备和设备租赁等业务,这些衍生业务的总和被称为后市场。中国市场的销量和设备保有量都居世界第一,保有量超过万台,设备租赁市场的需求每年大约2万亿,二手设备交易额每年大约亿,零部件和维修后市场需求每年约亿人民币。
中国市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设备保有量,设备使用率也高于其他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是个不争的市场。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而衍生的后市场规模还在扩大,问题不是没有后市场,而是制造商和代理商后市场的渗透率太低,如何从战略到战术层面把握好后市,赢得部分后市场份额是代理商和制造商应对存量市场转型的必然之路。
经过多轮周期的调整与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由增量市场逐步转入存量市场,伴随新机利润不断下滑,后市场之重要性开始凸显。但由于多年来,制造商、代理商普遍更加重视从相对简单的增量市场中通过新机销售获来取利润,从而忽视了更加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后市场,当后市场利润开始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利润时,代理商对后市场的把握能力却相形见绌。
后市场在代理商群体中已经讨论十余年,但却始终为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模式。对于后市场,有业内专家对其中的参与者有形象的比喻,叫做“大象、兔子、蚂蚁与蜘蛛”,“大象、兔子”占据着设备质保期内的后市场份额,但设备出保之后便进入了“蚂蚁、蜘蛛”的手中。
当存量市场到来,更多利润来源开始转向后市场,“大象、蚂蚁”将针对后市场投入更多的精力,后市场格局是否将迎来新的改变与重塑?“大象、兔子、蚂蚁与蜘蛛”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代理商租赁转型,“坎”与“难”在哪?
工程机械作为周期性行业,尤其在中国市场,设备销售更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当行业出现周期性调节或较大波动时极易出现债权问题,导致资金无法回流,大量债权机的出现且无法处理消化。
而租赁主要针对存量市场,除出现大幅度的经济下滑以外,用户不采购新设备不等于不使用设备,用户使用设备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且租赁中的设备所有权属于租赁商,对于销售中因债权产生的衍生问题可以得到避免。也因此设备租赁被形容为“缓冲垫”,能够帮助企业对冲行业周期性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
伴随着“资产轻量化”趋势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选择租赁方式来满足设备需求,租赁话题逐步走向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中心,变为热点话题,代理商纷纷开始组建专门的租赁部门或租赁公司,开始转型租赁商,进入租赁市场。但转型之路道阻且长,回收周期、物流、体系、专业人员缺少、信用环境等关键因素尚阻碍者租赁发展。
租赁已是势在必行,但却荆棘满途,如何在租赁市场中开疆拓土,已是众多代理商可持续化发展的必修之课。
市场之变来势汹汹,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链如何应对并作出回应?
将于年10月27-29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以“变局中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处于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及行业变局中的制造商、代理商、技术服务商如何看待变局,如何积极主动拥抱变化,如何突破行业周期性的发展限制,最终逆风飞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欲了解大会议程及报名参会
欲了解大会议程及报名参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