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粒聚科技运维交付中心软件实施顾问韩锦
“现代企业的制度建立体现在标准化;现代工厂的运营体现在智能化,符合现代的设备管理体系应达到“标准化+智能化+人机协同”标准。”
1.什么是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即我们常说的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维修、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设备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实现设备经济效益最大化。
2.为什么要重视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企业从事生产运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设备不仅是保证生产经营顺利的前提,也是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设备本身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的下限,设备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运营的上限。
3.设备维护发展
3.1事后维修阶段
事后维修(简称BM)是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的修理和恢复设备功能活动,特点是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事后维修是最早的设备维保模式,故障后果轻微、有备件更换时,事后维修的成本最低且充分利用了设备及零部件的寿命,但若故障危害程度较高造成停工停产、打乱生产计划,对公司的运营会产生重大影响。
3.2预防性维修管理阶段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泛采用预防性维修模式。该模式仅考虑时间因素,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或其他规定的准则实施,通常分为定期维修(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维修,到店即修)、状态维修(对设备采取状态监测,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安排维修)、主动维修(隐患排查,控制故障因素在合理范围),传统预防性维修策略有效地减少非计划停机造成的损失,但是由于计划固定、缺少设备实际负载及其他故障因素的考虑,增加了设备管理成本,也容易造成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
3.3现代化维修管理阶段
由于预防性维修策略的不足,美国航空界引入了可靠性分析理念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是用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以及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性质的方法。RCM围绕设备性能、运行条件、故障状态、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后果制定最佳的预防性维修策略。
TPM(全员生产维护),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全系统预防维修为手段,旨在实现设备综合效率的最大化。
它的精髓包括以下几点:(1)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2)预防维修理念贯彻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3)需要多个部门、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依靠自主的小组活动予以不断推动。
RCM强调提升维修策略、提高设备可靠性,TPM强调提高设备综合效率,TPM与RCM理念上存在互补,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以TPM为基础,融入RCM、ACM等思想诞生了一系列现代化维修管理体制,在钢铁、轨道、公路等行业有着十多年的成功实施经验,取得了极大的效益。
(图:设备管理模式的不同阶段)
4.现代工厂智能化、信息化与设备管理
现代工厂生产设备的特点是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无所不在的控制器、内嵌式中端系统、智能控制。
粒聚GWB平台可为企业提供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
GWB网关设备可与大部分主流工业设备连接,底层提供数据采集、边缘计算、数据对接服务,上层实现数据可视化、综合看板、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综合运维管理服务。
(图:平台采集部分设备实时参数展示)
(图:粒聚科技平台数据统计与分析展示)
通过平台建设,可实现网关设备集中管理,系统将实时反馈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告警信息,为状态维修、主动维修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实现对设备的在线监控,运行状态分析、质量监测预警、故障提醒等功能,提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能力,为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提供可靠技术手段。
再结合设备管理软件(TPM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管理设备台账、日常运行、保养维护、点巡检、故障报修、报废等,助力企业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合理安排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相关资源活动,提升设备可利用率,提高设备收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图:粒聚科技设备管理系统功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38.html